标签:
![]() 风景如画的南渡江(澄迈段)内航河道美景。本报记者张茂摄 ![]() 2014年12月18日,澄迈县老城镇美仑河畔。 本报记者李幸璜摄 ![]() 本报记者孙慧通讯员王家专 宽阔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白墙小院,暖冬里盛开的三角梅……走在澄迈福山镇向阳村的村道上,村民蔡琼花回忆起5年前村庄脏乱差的样子,感慨颇多:“如果不是这个福山咖啡风情镇带来这么旺的人气,我们村哪儿有这么大的变化哟!” 这座背靠咖啡文化风情小镇的村庄,依托风情小镇带来的旅游商机,全村大多村民已经不种地,参与福山咖啡种植、加工、销售以及开旅馆等等,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村里的新楼也一栋栋地盖起来。 2014年澄迈旅游又将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全县旅游接待人数持续同比上升,截至11月份,全县旅游接待人数267.26万人次,同比增长16.8%;旅游收入11.93亿元,同比增长18.49%。 国际旅游岛建设5周年以来,澄迈通过科学规划引进旅游项目,通过实心产业支撑发展,推出多元旅游业态等多个发展举措,旅游人数逐年上涨。旺盛的人气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也带来新一轮旅游发展机遇,随着旅游市场的旺丁旺财,澄迈以其丰富多彩的文体赛事、逐步完善的投资环境和清晰明确的发展道路,成为琼北旅游圈中的一大亮点。 规划先行奠定发展基础 2014年12月18日中午,初冬暖阳下,黑龙江游客韩士贵从停留在澄迈罗驿村外的房车上下来,到村里的李氏祠堂溜达一圈,再到自己租的菜地里摘上几棵青菜,准备回去给老伴做晚饭。 “我在老城买了房子,可更喜欢罗驿村清静安逸的环境,宁愿住在房车上也要待在这里。”韩士贵说,自从几个月前来罗驿村参观,这里的火山岩老房子、精雕细刻的木质祠堂、倚在树下侃侃而谈的长寿老人,让他重新体验久违的乡村生活,从此他决定要常住在这座美丽的村庄里。 目前,澄迈有很多像罗驿村这样的火山岩传统古村落,正在经过科学规划整理后,焕发新活力。首批古村落—老城镇罗驿村、永发镇南轩村、大丰镇大丰村文物保护规划和古村落保护规划已经相继完成,澄迈从众多的古村落中挑出23个进行整体包装,并启动了火山岩古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项目开发,规划先行,这是澄迈发展旅游的明确思路。一直以来,澄迈积极推进“三规划一修编”工作,加快规划和建设了一批绿色、休闲、福寿旅游项目。目前,澄迈已完成了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加笼坪热带季雨林生态旅游区、美榔双塔文化旅游区等多个规划的修编工作,3条“美丽乡村带”,4条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出炉……一幅为澄迈量身打造的旅游规划蓝图清晰展示眼前,为澄迈旅游发展指明方向。 依托优势谋求差异化发展 澄迈历史底蕴丰厚,苏东坡曾在此吟诗作赋,美榔姐妹双塔的千古之谜流传至今,济公山的奇石异峰、加笼坪热带季雨林苍莽林海让人流连忘返,这些风景绮丽、美妙绝伦的景色给来澄迈旅游的游客带来非凡的旅游体验。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后,旅游成为澄迈县继农业、工业发展后的又一条新路子。澄迈人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丰富资源相互交融,谋求一条区别于其他市县,走出一条澄迈模式的发展之路? 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表示,依托优势资源,糅入文化、以产业支撑,是澄迈旅游发展模式。从2010年底起,澄迈开始探索一条依托优势谋求差异化发展的旅游发展思路。 2010年底,第十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主会场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正式开业,这座依托当地咖啡产业建设的风情小镇,发展至今逐步建成集观赏、体验、娱乐与购物度假于一体的休闲中心,逢年过节,小镇车水马龙,咖啡馆里一座难求。 美丽的传统古村落是澄迈不可多得的一大旅游资源,但因交通闭塞、宣传有限、基础旅游措施不到位使得这些美丽乡村“养在深闺人未识”。2013年,澄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改善乡村交通、卫生基础环境,引进贴切乡村发展的致富项目,使得这些传统村落焕发生机,游客也趋之若鹜。 日前,国家住建部等7部局刚刚公布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我省有12个村落入选,其中有9个属于澄迈的火山岩古村落,体验传统古村落生活已经成为澄迈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产业蓝图描绘美丽家园 在金江镇扬坤村美榔村民小组陈德山看来,美榔村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村道从泥泞土路变成了古朴青石板路,美榔双塔两旁铁栅栏不见了,铺上草坪,建成绿化带。“客人一天天多起来,村里也有村民开始开设农家乐,很快我们就能在家门口吃旅游饭了。” 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认为,民生幸福是澄迈旅游发展的最终目的,最忌讳讲究面子空了里子朝空心化发展。纵观近年来落户澄迈的一系列旅游项目,无一不是在推动建设时改善周边配套措施、拉动经济消费,对当地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以景点打造辐射周边美丽乡村建设,是澄迈乡村文化游的发展思路之一。2013年,澄迈重点打造三条“美丽乡村”带,即“福(山)桥(头)带”、“永(发)美(亭)带”和“老城罗美(含沙吉村)带”,依托福山咖啡风情小镇3A级旅游景区、美榔双塔旅游景区和罗驿古村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建设,以景区打造发展高品位观光旅游业,突出示范引领作用。 靠卖地瓜打造出来的地瓜文化节也是澄迈近年来打造的乡土旅游品牌之一。桥头地瓜是澄迈农业的一大绿色品牌,每年种植面积达万亩,品牌效应辐射至周边各个市县。到澄迈挖地瓜、烤地瓜、吃地瓜成为周边市县市民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 借助地瓜品牌的辐射力,并借助桥头地瓜的品牌影响力,澄迈成功打造出地瓜文化节,通过研发多种地瓜食品口味,普及地瓜健康、营养的养生知识,规划喝咖啡、烤地瓜、拉渔网的一日游旅游路线,逐步完善地瓜产业链,使得当地农民从每个产业链条都能得益。 多样业态拓展产业未来 “体验全省首条南渡江水上专线游,赏两岸旖旎风光;逛巍峨挺拔的最高佛塔—万福长寿药师塔,品寿乡文化;观赏2000亩红树林,呼吸新鲜的负氧离子。”2014年12月9日上午,澄迈县副县长吴健在澄迈县旅游宣传推介会上集中推介三大新旅游产品,并向省内外游客发出热情邀请。 作为琼北旅游大县,澄迈依托生态休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着力培育生态休闲旅游文化品牌,通过丰富多样旅游业态来拓展旅游产业未来,近年来所新开发的旅游景区(点),无论是在省内,或者国内都属首屈一指。 比如建成海南第一高佛塔—万福长寿药师塔。这座佛塔位于金山文化公园金山寺内,占地面积约93亩,塔高89米,系海南最高佛塔,地上13层、地下室2层,建成长寿殿、财佛殿、弘法堂、禅修院、七宝莲池以及景观配套等设施,目前供奉着本焕长老的舍利子,欲打造成琼北又一人文景观。 南渡江是海南的母亲河,在海南历史文化溯源中有着重要角色。2014年10月份,澄迈率先于全省拉开南渡江生态旅游开发的序幕,探索性开发内河航道,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成为海南旅游业的又一次“破冰之旅”。 通过旅游产品开发,全县构建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旅游产业格局,形成咖啡文化旅游、佛教文化旅游、风情特色旅游、古村落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康体康复养生旅游、森林旅游、红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9大系列产品业态。 在深入挖掘旅游新产品的同时,澄迈县还推出一系列旅游促销政策来吸引游客。2014年5月1日,首次出台《澄迈县奖励旅行社开发客源市场办法》,旨在通过政府导向性的奖励投入,促进旅游市场的开发,进一步刺激旅行社开发客源市场的积极性。2014年10月份,又开通长寿包机游,成海口、三亚之后我省第三个开通包机游的市县。 在多种旅游产品和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澄迈旅游市场拓展快速,5年来旅游人数逐年上涨破200万人数,旅游收入也突破了10亿元大关。2014年1至11月,全县旅游接待人数267.26万人次,同比增长16.87%;旅游收入11.93亿元,同比增长1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