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黑龙江人民的网站家园!
热门标签: 111 123123123

2015年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四个预测

2015-02-11 09:23 来源:黑龙江网 责任编辑:安青松 点击:


标签: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诞生于零售业互联网化的阿里在这一年用“余额宝”第一次让所有人感受到了金融业互联网化的巨大潜力与威力;如果说2013年的余额宝只算是互联网金融的新莺初啼,2014年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所培育出的第一只雏鹰——P2P行业的腾飞。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人能够想象任何一个新兴“业态”能在两三年之内就发展成为一个千亿规模的“行业”。但另一方面,乐观的评论认为P2P改变了中国金融业的面貌,对此我们无法认同,P2P能发展如此迅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从事的是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成员们不屑于做的那部分个人与“小微”融贷业务,或者称之为“底层金融”,并利用互联网快速标准化产品、在线销售。但这在体量和业务模式上都丝毫威胁不到、更伤不到银行、基金、保险、信托这些中国金融体系现有大玩家的本钱。不过请注意,我持续在说他们是“现有的”大玩家,那么2015年又可能会发生哪些事儿,有机会打破“现有”的格局呢?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判断:

  大朋友入局

  首先我们注意到,“BAT”再加上京东这一众巨头虽然都不可能错过“互联网金融”这场十年一遇的大局,但就风生水起的p2p领域而言,介入有限。阿里和京东在互联网金融的下一站——“众筹”领域已经开始运作,在下面我们还会详细探讨,但在金融更根本的层面,阿里和腾讯在征信领域的进击我们觉得才是有可能撬动整个金融行业突破口,这里也是最适合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武器的最佳战场。现代金融体系起源西方,基石是信用体系而不是资产。但众所周知现今中国经济中没有成熟的信用体系而只有资产:除了国有背景和发展到相当规模的外资或民营企业,无论政策怎样支持,中国99%的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贷到款,更遑论个人,其中原因就是没有成熟的信用体系。为什么借个二、三十万也要动辄抵押房产?因为别人无法了解借款人的信用,只有认资产。那么显而易见地,中国“底层金融”的总体规模极大受限于资产规模,负债率和杠杆率极低。中国金融业互联网化千里之行第一步就是征信,第二步就是信用评级,而信用评级最终决定着资产定价权——至此,金融最核心的部分终于显露。P2P借贷要进一步标准化产品并降低授信风险需要专业第三方的信用评级,小微企业融资需要专业第三方的信用评级,保险、房地产信托等金融领域的深入发展也将需要专业第三方的信用评级,国内金融业的改革和爆发要求着必须诞生中国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而中国现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全部为国有控股,其中最著名的大公国际前段时间出人意料地发布了一份对于P2P行业公司风险评级报告,引起行业震动,虽然内容罅漏被指乌龙,但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机构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热点和趋势的判断。相较于“微众银行”等直入金融业核心业态的尝试,互联网巨头利用自身特长在金融领域的创新才更有想象空间。

  众筹难接P2P下一棒

  P2P的急速成功来源于两方面因素的叠加:巨大的“底层金融”需求,以及监管层观察、默许的态度。但同样的好运气恐怕难以直接传递给接下来被寄予厚望的众筹行业。“众筹”概念经过短短几年发展,似乎已经抵达互联网金融的终点站:股权众筹从实物众筹、奖励众筹、慈善众筹等等形式中脱颖而出,成为现在众筹模式最大的愿景和方向。但股权众筹等同于股权投资,而且大多数项目在风险最高的种子阶段,这使其注定不具备大众化的投资属性。另一方面,对于经过严格财务审核、“准上市公司”阶段的“新三板”企业,监管层尚且还未放开300万资产量的投资者门槛,很难想象对于个人投资“众筹”的初创企业,会出现p2p这样“零门槛”。相信对投资者、对众筹平台都将面临法定资金门槛的限定。同时就监管措施的时间表来看,不同于对p2p监管的相对滞后,从而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全国“跑路”蔓延之势,监管层的对于众筹的意图明显希望在业态爆发性成长之前使监管措施落地。总而言之,VC们完全不必担心股权众筹会从自己手中抢走饭碗,或者换句话说,我们不认为股权众筹就是众筹模式的最后一站。我们的判断是,未来众筹注定无法像p2p一样成为一种独立的金融业态,而是成为一种结合互联网的融资手段;而融资的标的物也不会以初创企业股权为主:众筹的未来在于和资产证券化大潮的结合。

  资产证券化大潮来临

  不太有人注意到,现今中国最大的两类资产碰巧也是权益流通性最差的两类资产:国有资产和房地产。前者不透明、效益差、管理方式落后;后者是隐形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规模巨大、投资门槛高、行业发展正从开发增量转向经营存量。两者亟需的药方完全一样,即资产证券化——国企改制、整体上市,房地产信托REITs等等。用资产证券化倒逼改革,用资产证券化倒逼创新。从金融资产的角度来看,p2p等金融创新做的增量,而资产证券化是证券化存量。仅举一例说明这将是怎样规模的经济金融事件:国内现存个人房贷规模已超10万亿人民币,且几乎全部“躺”在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上。仅此一类资产的金融创新和证券化进程,就足以造就数个中国的高盛、雷曼与AIG。同时,可预见地,新国九条和注册制改革也将培育出一批新的金融巨头。中国终将拥有自己的高盛,而摆在当下互联网金融创新创业者面前的机遇是,中国的高盛有可能是一个 “在线”的高盛。资产证券化和互联网结合的另一方面,仍以房地产行业的新宠REITs为例,是融资渠道的变革。房地产项目之前只有通过银行、信托等获得间接融资,未来将可以面向投资人直接融资,而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切入点,也是“众筹”真正可以发挥广泛金融作用的地方之一。我们预计各行业资产证券化的大潮将在2015年随着国内证券市场改革正式开启,并且这将是一个贯穿十年的经济主题,互联网金融只有抓住这次机遇,乘势而上,方才拥有挑战金融行业现有格局的实力。

  另类资产加入棋局

  站在更高的高度,我们需要了解到整体宏观的趋势,才能更好地发现行业的前行方向和机会。站在2015年初,我们看到的大趋势包括美元强势周期的开始、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一带一路”等“走出去”进程的深入。所有这些趋势都在指向了投资海外这个共同主题,也指向了海外资产已经进入中国企业及个人投资选项之中这个机遇。仅就海外房地产领域而言,来自中国国内的投资在2014年就已稳超100亿美元。这里面既包括了大型房企顺势而为的“走出去”,国企风光的海外扫楼,也包括了国内个人投资者方兴未艾的海外置业投资潮。对于国内个人投资者,海外投资天生的超远距离特质和经济成本已经导致了“线上”击败“线下”,成为投资者在海外房地产领域投资的首选体验方式。而海外房地产投资与互联网的结合也在进一步深化,在这里既有传统豪强背景的平安好房,也有初创新星如我们海众网、美澳居等在此领域的布局。对国内形势的担忧、对美元资产升值前景的判断、以及对家庭个人未来生活的规划都是促使国人眼光向外看的主要因素,且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年内不会改变。总体而言,我们预期海外资产将逐渐占到国内个人合格投资者群体投资组合中的20%-30%,且主要投资媒介将是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资产类别将以投资性房地产资产为主,海外人寿保险合约、蓝筹公司股票、知名对冲基金产品等为辅。在此相对“蓝海”的领域拥有先期布局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很有可能最终成长为综合性的国人海外投资平台级企业。

  2015年中国的整体经济前景并不乐观,相信很多行业人士不会反对这个判断,这是坏消息;但在这个大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创新得到了从管理层到创业者自上而下的、巨大的、共同的期待,这是好消息。我们也将和行业内同仁一起,看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否能还中国经济一个新的奇迹。

分享到: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代孕网 代孕价格 广州代孕 代孕价格 代孕网 广州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中介 代孕中介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公司 代孕网 代孕网 广州代孕 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公司 广州代孕 代孕中介 广州代孕网 代孕网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网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网 代孕网 代孕网 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代孕价格 广州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代孕 代孕 代孕 代孕公司 广州代孕网 代孕 代孕 代孕 代孕网 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价格 代孕 广州代孕网 广州代孕 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公司 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代孕产子 代孕 代孕网 代孕 代孕 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公司 广州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 代孕网 广州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 代孕网 广州代孕 代孕公司 广州代孕公司 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代孕 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广州代孕 代孕价格 代孕中介 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网 代孕中介 广州代孕 代孕价格 代孕公司 广州代孕 代孕 代孕 代孕 代孕 广州代孕 代孕中介 代孕 代孕 代孕 代孕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